大半年前,朋友想創業,問我要不要參與,那時我不禁「心大心細」。
魔鬼引誘我說:「你不是欣賞他幹勁十足,相信他會成功嗎?你自由身接工作多年,總被誤解為遊手好閒,假如有張公司名片,就不用再多解釋。如果怕共事會生磨擦,不妨『眼不見為乾淨』,只用少許金錢入股,當個不插手公司運作的『沉默股東』(silent partner)就好。」
天使見我心動,急忙提示說:「你明明時間不夠用,還要增加額外的工作量嗎?你的責任感會令你忍不住過問公司運作,而你重視公正、透明、紀律,別人的處事方式可能不合你心意。你可曾想過,萬一公司出現法律訴訟或錢債糾紛,你身為股東也有法律責任啊!」
Photo by Floriane Vita on Unsplash
這令我憶起多年前的一段經歷:離開廣告公司後,我的文案工作應接不暇。為了幫助一位失業的朋友,我拉他一起合作,更印了名片,帶他跟客戶開會。這番美意,後來竟變成「好心做壞事」。
原來廣告撰稿(copywriting)是一門專業,平日鬼主意多多、口齒便給的朋友卻做不上手,總要讓我重寫,導致工錢分一半,工作量卻不公平的情況。從前,我的時間自由運用,但為了照顧他,我也被迫「朝九晚五」,更有「業績」壓力。由於我沒有提供「包薪」,所以不能限制他外出接其他工作,結果他「神龍見首不見尾」,剩下我一個埋頭苦幹。然而,我沒有罵他,更怕傷害他的自尊心……結果不到半年,合作便不了了之。還好我沒有認真到成立公司,算是無痛分手。
上述記憶讓我心有餘悸,所以這次我決定直言:「不要預我,就怕意見不合,失去友誼。」與其諸多藉口,直接拒絕反而俐落。這無關悲觀或樂觀,我只是深信,維持友誼的秘訣就是不要涉及金錢關係。
換個角度看,乾脆承認自己不是做生意的材料,更別說甚麼共同創業。做人忌不自量力,創業這種大事,讓「能者居之」好了。
後來,朋友真的開了公司,他也決定小本經營,沒多添股東。我衷心送上祝福——成功不必在我,他日朋友風生水起,「與有榮焉」就夠。
(原文: https://www.recruit.com.hk/article/%E5%88%A5%E8%B7%9F%E6%9C%8B%E5%8F%8B%E5%90%88%E4%BD%9C%E5%81%9A%E7%94%9F%E6%84%8F/41540)